中汽协日前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900万辆,新能源车市将维持高景气度。
【资料图】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多条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有望在新的一年迭代升级,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包括钠离子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将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前行,并进而拉动整个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装车将部分替代锂电池
钠离子电池在这个冬天越来越热。
传艺科技2022年12月27日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传艺钠电与中祥航业签署协议,约定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和资源,在民航辅助车辆新能源替代领域,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性价比高的基于钠离子电池的动力储能系统。此外,蜂巢能源、蔚蓝锂芯、孚能科技等多家公司近期也宣布钠离子电池量产的最新进展。“钠离子电池今年的目标是量产装车,预计上半年可以为江铃新能源送样。”孚能科技有关人士2023年1月4日对记者说。
2022年11月29日,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传出消息,有关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加快推进,力争早日上报相关部门。据悉,目前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完成编制工作,正在业内征求意见。
东吴证券最新研报表示,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新技术将贡献增量。钠离子行业标准制定的提速,将助力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同时,钠离子电池推进速度也在加快,目前行业处于小批量产品测试阶段,实现能量密度130Wh/kg至140Wh/kg,循环寿命3000次左右,预计2023年将开始量产,规模在5GWh以内。
钠离子电池使用的电极材料主要是钠盐,相较于锂盐而言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低廉。从2020年开始,伴随碳酸锂价格一路上涨,钠离子电池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赛道。
2021年7月,宁德时代率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技术,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低于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近期宣布,下一代钠电池的能量密度目标是200Wh/kg,和磷酸铁锂相差无几,能够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纯电动车的需求。如果能采用锂钠电混搭的AB方案,有望将能力边界拓展至500公里,覆盖65%的新能源车市场。宁德时代日前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钠离子电池更像是锂电池的一个低成本版本。在锂资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钠电池材料成本优势显著,未来,钠电池与锂电池将会在应用场景上互补,钠锂混搭电池还可以减轻动力电池厂对上游锂资源的依赖程度。“钠离子的加入会使得电池成本更低,续航更长,上车问题不大,但要在开发设计阶段经过验证。”罗兰贝格合伙人时帅分析。
混动技术提升帮助新能源车成本下降
比亚迪近日介绍,继2022年初哥伦比亚市场引入首批500辆比亚迪混动车型后,1200辆比亚迪超级混动新车抵达哥伦比亚。本次发运的车辆由200辆秦PLUS DM-i和1000辆宋PLUS DM-i组成,创下了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车型单次出口量的历史新高。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的混动车型近期也纷纷出口海外市场和新建产能,中国混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赢得国际用户认可。
有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混动架构由专用的混动发动机、驱动电机、DHT变速箱、电机控制器、ECU以及动力电池等部件组成,是一种高集成、高效能、多模油电混动系统。而混动技术的核心在于DHT,即混动专用变速箱。
近年来,中国车企相继推出了自主研发的DHT技术,包括比亚迪DMI、长城柠檬DHT、吉利雷神DHT、奇瑞鲲鹏DHT等。国元证券最新研报表示,中国车企此前布局的DHT技术红利实现了更好的性价比,使得混动车的价格已与燃油车相平甚至更便宜,其动力性、静谧性、节能性等产品力优于同等价位燃油车。市场定位也从以前“与纯电车竞争”转向“与燃油车竞争”。2023年,混动车型销量有望迎来大幅增长。
根据比亚迪1月2日的数据,2022年比亚迪DM混动乘用车占公司新能源车的比重为50.94%,稳坐主位。尝到混动甜头的比亚迪已经计划在2023年推出混动皮卡车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向阳教授表示,未来,双电机串并联构型超越功率分流型将成为自主混动主流技术路线,“串并联可以采用定轴齿轮方案,可制造性更好,动能性更强,能够实现高动力性驾驶的要求。”
徐向阳还表示,双电机串并联的多挡化,以电驱动为主的DHT将是混动新能源车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化网联化能量管理和控制技术也将成为技术竞争的新高地。
另外,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混动车型配备55公里至120公里的动力电池,比起纯电车型动辄500公里起步,电池容量大幅减少,2023年,面对资源价格高企,随着技术的进步,部分混动车型电池容量还有进一步减少的空间。
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将深入材料层次
亿华通2022年12月28日公告,近日与宇通集团控股子公司签订2023年度销售合同约定,宇通轻型、宇通商用向公司合计采购500台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相关物料。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2月21日披露,未来8个月内,深圳国氢、盐港明珠、东风柳汽、卡盟汽车四方将完成交付投运8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伴随2023年氢燃料电池交付大单纷纷签订,2023年氢能新车也开始亮相。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届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发布了首款战略车型深蓝SL03,该车氢电版百公里氢能耗只需0.65公斤,在氢转电的过程中,系统还可以高效回收余热进行采暖,保证冬季续航不缩水。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看好氢能产业化进程加速,其预计2023年在政策效果合力及降本等推动下,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将实现翻番,氢能车有望实现销量量级的飞跃,其中重卡车型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有效带动产业链价值增长。同时,绿氢制取和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快速增加。
“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有望深入到材料层次。”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此前在包括金属板电堆和石墨板电堆等技术路线都取得了突破,2023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欧阳明高表示,当前的技术创新核心环节中,氢燃料电池、电解装置有望率先突破,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延长寿命,同时从系统层次逐步深入到材料层次。比如,碱性电解的隔膜,造成氢、氧的互串,氢串漏就超标,必须在隔膜上实现突破。
东岳未来氢能材料副总经理王振日前介绍,公司正在研发更大幅宽、更高交换容量、更高强度和更长寿命的新电解制氢膜。产品推出后能够实现成本大幅下降,满足国内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