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中,一个人的情绪为何会失调、为何会痛苦、为何有所谓的“心病”?除了过往创伤、基因、传染病等影响外,更多来自“依赖”课题,也就是人可不可以找到一个可以感觉到被爱与被认可的归属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依赖的通常不一定是人,有时转到事情或物品上,就容易变成痴狂,也容易造成物质滥用。依赖在工作上获得工作的权力与成就归属,比如依赖在物质上成了老烟枪,总是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
依赖人、事物,就是为了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感受,但却因为过度依赖,而无法看见自己,为了被爱、被认可,牺牲身体健康也无所谓。
这几天看到许多生病的案例,也让我思考过往看过书籍里谈论疾病与情绪失衡的状态。
也许,生病来自一个人的生活模式,然而生活模式却来自一个人的思维与信念。
依赖是心理学的用语,佛家说法是“执着”,一般人说法是“应该”。像是什么状况呢?
1.对人的依赖:包含对伴侣牺牲奉献、拼命守候在生病家人旁、为了老板疯狂加班。为了得到爱跟认可,忽视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声音,而这背后其实是各种恐惧与孤单,失去这个人生活就会失重,而害怕失去也让人焦虑、抑郁,继而在过度使用自己里累积出疾病。
2.对事的依赖:包括对事业、工作的痴迷,以及对冒险事务体验的狂热,或者对网络的黏着。很多人着迷于权力地位、着迷于血脉喷张,着迷于被高度敬仰,因此在这些狂热背后,也许难以面对抽离这些事情时的空虚寂寞,我常问很多工作狂,当你脱去工作的外衣,你职场的抬头后,你剩下什么?
工作狂往往难以回答,而他们的身心已经出现各种抗议,包含自律神经失调等问题。当然还有一种,是对美的依赖,对胶原蛋白、高蛋白的需求、对染剂、整形的需求,使用过量下反而被潮流的美给吞噬,跟不上潮流所产生的自卑或自我厌恶,比外来补充物质还毒。
3.对物的依赖:包含各种容易成瘾的物质,烟、酒、名牌品,试图从这些物质中获得情绪的纾缓、解放或感受到被喜爱、被追捧、被崇拜,对物质的沉迷通常很难跟人深度连结,难以真正表达自己,可能也难以真正理解他人,与人的互动就像隔着防弹玻璃一样保持安全距离,即使表面欢乐,但总在落幕后感到无比孤寂。
而这些对物质的依赖往往会让人付出巨额的代价,除了花上大把金钱导致金钱破洞,获得暂时的正向情绪,可能整个人生方向都倾全力在填满这个金钱的坑口。
什么时候一个人才会觉醒?什么时候才会大彻大悟的修正自己?
通常都在生病之后。因为生病的痛苦让人开始思考,这一辈子的忙碌是为了什么,才会意识到一辈子依赖般的追寻,换来疾病的身体,一点都不值得后,才会开始真正“爱自己”。
真诚感受自己的需求、谦卑聆听身体的声音、用心呵护自己的情绪与健康,有意识选择你想要生活的姿态与方式、环境与周围的人,有些人要等失去青春、金钱、才能真正体悟。
人生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做到你要的目标,如此你能一直保持在快乐与持续地热情与动力在你正在做得事情上。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可点击头像预约催眠心理咨询。